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DOI
高级检索 
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  
  特别关注

马克思视阈下的“太平洋时代”

47.8K

摘要“太平洋时代”是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概念。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太平洋时代”进行了宏观描绘。马克思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论述,是他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循着马克思的思路,我们能勾勒出“太平洋时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太平洋时代”对于中国而言是“天时地利”。“太平洋时代”和“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在“太平洋时代”,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关键词:马克思;太平洋时代;中国梦;世界历史

 “太平洋时代”(Pacific Age)是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将步入这样一个时代,世界历史(时间维度)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太平洋(空间维度)。太平洋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前沿的交汇海洋,太平洋沿岸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讨论就层出不穷,至今不衰。“太平洋时代”到底会发生什么? 是否会像有些学者描述的那样呢:“世界发展的重心在不断西迁,现在好运已转到了世界第一大洋;新的世界文明中心将由太平洋的新兴大国(或美国)体现。”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太平洋时代”进行了宏观描绘。在马克思看来,“太平洋时代”既属于当下(马克思所处的年代),也属于未来,代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论述,是他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

一、马克思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论述和判断

……

二、“太平洋时代”的形成与发展:循着马克思的思路

……

三、“太平洋时代”和“中国梦”的实现

“大西洋时代”向“太平洋时代”的转变过程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过渡时期。准确地说,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我们不能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太平洋时代”。按照马克思的预测,只是从那时开始,世界发展开始由“大西洋时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这个过渡时期一直由19世纪中后期持续到20世纪中期。换言之,马克思所处的年代,仍是“大西洋时代”,更为确切的说,是由“大西洋西岸时代”向“太平洋东岸时代”过渡的时代。而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太平洋时代”,具体来说,则是由“太平洋东岸时代”向“太平洋西岸时代”过渡的时代。中国在地理上是太平洋大国,而当代中国又身处“太平洋东岸时代”向“太平洋西岸时代”的过渡期,如果以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哲学来解释,时空维度相结合的“太平洋时代”对于中国而言是“天时地利”。 “太平洋时代”和“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在“太平洋时代”,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中国梦”。

……

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讲‘亚洲太平洋世纪’。……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大力鼓吹由它们主导的“太平洋世纪”已经到来之时,邓小平以冷峻的目光和睿智的思维进行了回应。他不同意那种认为“亚洲太平洋世纪”(即我们上面提到的“太平洋西岸时代”)在当时马上就要到来的看法。一方面,在当时,尽管世界总体上步入了“太平洋时代”,但某种程度上并非“亚洲太平洋时代”,而仍是“美洲太平洋时代”(即“太平洋东岸时代”)或由“美洲太平洋时代”向“亚洲太平洋时代”(即“太平洋西岸时代”)过渡的时期。另一方面,在当时,仅靠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力量,尚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亚洲太平洋时代”。如邓小平所说:“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四、结 语

“太平洋时代”到底会发生什么?一些日本人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经济、产业的中心,正在从以美欧为中心的大西洋转向以日美为中心、包括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太平洋。……正如过去隔着大西洋的英国和美国,曾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一样,现在由隔着太平洋的美国和日本主导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一些美国人的看法可能与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2011年在《外交政策》上一篇文章的观点相似,即“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问题是,当下和未来的“太平洋时代”,已不是像过去那样由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能够单边主宰的了,而是靠环太平洋各国共同努力来维持和发展的。“亚太的未来将属于亚太人民。新的太平洋世纪,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区域利益的独占。”一句话,“太平洋时代”的发展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当代中国应该在“太平洋时代”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编辑 罗凤灵

(本文作者王小龙,单位: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文刊发于《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7期。

相关阅读:张峰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学术论坛》,2014年第12期,第20-24页;邓超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时代’思想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第71-77

 

点击: 3044 次
:
版权所有 © 2015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电话/传真:010-68575728   京ICP备17004193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官营家园3号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