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应《太平洋学报》编辑部邀请,《外交评论》执行主编、外交学院陈志瑞教授莅临学报编辑部进行指导交流。学报编辑部负责人杨海萍副主任、编辑邓文科、邵雯婧和实习编辑马宇宁参加了会议。
杨海萍副主任首先对陈主编的莅临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太平洋学报》近期工作新变化和新进展。陈主编回顾了他进京工作近三十年来与学报的友好交往、对学报活动的积极参与,认为近年来面对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学报发展始终处于上升通道。之后,陈主编就“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期刊编辑的成长与发展”“如何将主题学习与期刊工作更好结合”“理性看待期刊评价”等学报编辑部提出的主要话题,做了精彩的讲解和答疑。
陈主编认为,学术文章的好坏是相对的。但总体而言,学术文章应该“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学术文章属于非虚构写作,要客观真实,回答一个真实的问题,从“实然”出发。在此基础上,好的文章要做到文献资料真实精当、逻辑叙事有机合理、行文简明有力、可读性强。作为学术期刊编辑,要有“公心”,并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不断提高判断、交流和对话的能力。学术编辑最理想的状态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公私平衡兼顾、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拓展成长进步的空间,即使不可能成为专家,也要争取成为行家。学术期刊必须关注国情政策的动态变化,同时要把国家的大政方针融入到具体问题的学术研究之中。
最后,陈主编还就如何看待栏目设置、加强跨学科选题研究、期刊杂志的推广与平台化、如何促进编辑部队伍成长等问题,进一步解答了学报编辑们的提问,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杨海萍副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编辑部的同志们受益匪浅,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邓文科 马宇宁/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