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珠海论坛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以“国际关系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旨在引导广大青年人才立足全球视野,承担时代责任,关注区域国别研究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促进学术交流,碰撞思想,贡献智慧。会议共收到了56篇高质量的论文稿件,通过校内双向盲审、综合审议,遴选优秀论文入选本次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外交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的22位博士生相聚南海之滨,围绕多个重要战略性、前沿性议题切磋学术。会议邀请《现代国际关系》《国际论坛》《国际展望》《太平洋学报》等期刊专家,对与会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做出评议。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宇权副教授主持开幕式,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牛军凯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展历程,以及学院在东南亚研究、欧洲研究、大洋洲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际论坛》编审王明进以“欧洲民粹主义崛起及其相关问题”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原因、社会背景、历史演变和对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编审黄昭宇则围绕“学术论文的逻辑和规范”进行了讲解,从主题定位、论证方式、写作要素、学术规范和要点总结多个层面详细剖析了论文撰写的技巧与规范。
分论坛一以“东南亚政治与外交”为主题。博士生们探讨了东南亚国家内部政治和解、政治合法化、外交机制选择、“一带一路”合作等重要命题,并进行相互评议。孙震海、张志文首先肯定了与会同学的学术水平,同时指出论文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逻辑问题,并认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加具备创新性。
分论坛二以“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选择”为主题。博士生们围绕印太战略、四国机制、 北约亚太化、海域安全复合体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相互评议。黄昭宇、姜鹏两位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研究具有新意,并进一步从理论创新、变量选择、案例验证等方面对每一篇论文提出了建议。
分论坛三以“美国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为主题,博士生们就中美市场竞争、中美科技竞争、国家气候政策展开讨论,并进行相互评议。邓文科、姜鹏对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表示肯定,并对论文变量和文献的选取提出宝贵建议。
分论坛四以“欧洲政治与经济”为主题。博士生们分别就英国国家战略、欧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区域崛起国援助、欧盟战略自主性等主题进行探讨,并进行相互评议。王明进和庞琴就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细致深入的点评。
分论坛五以“文化、族群与国家政策”为主题。博士生们探讨了民族自决观、不结盟政策、国家治理知识、族群冲突等命题,并进行相互评议。邓文科、姚炯对与会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为论文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并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们展开进一步讨论。
分论坛六以“海洋政治与国际法”为主题。博士生们分别就国际航线运输管理、南海问题、国家南极战略等命题展开讨论,并进行相互评议。孙震海、姚炯对与会论文的逻辑结构严谨性和论据支撑有效性,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张宇权主持闭幕式,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志文副教授致闭幕词,并宣读了本次论坛获奖名单。他激励广大青年人才要具有全球视野,承担时代责任,关注和发现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新问题,并在学术对话中加深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学术思想的感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