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DOI
高级检索 
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  
   当期目录
太平洋学报  2019年 27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2-28
 
政治与法律
陆海复合型国家战略转型的动力机制——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秦立志
2019, 27(2): 1-1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011 KB)  ( 1963 )
摘要
本文将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分析陆海复合型国家从陆权到海权转型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主要由体系结构和单元、次单元要素构成。体系结构涉及地缘格局、地理互动和攻防平衡三部分,它们共同形成国家所面临的包容性/约束性战略环境;单元和次单元层面涵盖战略学说、崛起路径、国内汲取资源和动员能力、国内经济转型四要素,它们分别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认知、决策制定和执行。外部战略环境作为自变量,需要通过国家战略决策层面这一中介变量的过滤,才能对战略转型发挥作用,且自变量与中介变量的作用大小通常成反比。中国从陆权到海权转型的历史背景、战略环境、崛起路径、战略学说、资源汲取和动员能力等方面具有时代的特殊性。中国最佳的转型路径应是陆主海从、防御性模式,兼顾“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避免陷入大国崛起和战略转型的过度扩张悲剧。
国际秩序观塑构中的文化特质——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 Hot!
孙通、刘昌明
2019, 27(2): 13-2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103 KB)  ( 854 )
摘要
一国的国际秩序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化的特质性。文化特质作为国家内生性属性的基本要素,在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国对其国家利益和世界的认知,并使其国际秩序观具有明显的本国文化属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国际秩序观,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这一理念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和合”文化内涵,亦是中国传统“和谐共生”价值理念在当代国家间交往方式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挑战、进展与前景展望 Hot!
柯静
2019, 27(2): 25-3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043 KB)  ( 1543 )
摘要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自其诞生以来,因成员异质水平高,相互利益调适难度大,再加上共识决策原则,谈判屡屡陷入僵局,改革难以取得进展。近来美国对国际经济体系利益分配愈发不满,意图联手“志同道合”国家改革WTO,以迫使中国改变经济运行方式。WTO改革因关涉大国规则竞争而更加复杂,不断扩张的地区主义也可能因沦为地缘竞争的工具,对多边贸易体系制度基础形成威胁。中国应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坚持公正、包容而开放的WTO改革方向。在加快自身改革步伐,于合理范围内缩小与西方国家间规则分歧的同时,应致力于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诉求得到充分重视,维护WTO宗旨和目标。
国际离散群体与民族分离运动
刘 鹏
2019, 27(2): 38-4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989 KB)  ( 847 )
摘要
国际离散群体与民族分离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在分析了民族意义上的国际离散群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动力和过程。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的动力可以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而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精英的社会动员和国际动员。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减缓国际离散群体对民族分离运动的参与是切断这一动员链条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讲,阻缓两者互动的关键是培育和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应该先于和高于族群认同这一理念,应坚定地推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从理论上否定民族自决等同于民族分离或一族一国。开放性制度体系的设置有利于将多数民族精英纳入既有多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从而减少民族精英转化为国际离散群体和参与民族分离的动力;同时,国际离散群体中的留学生和各类组织应该成为阻止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主要工作对象。
经济与社会
共识与争论——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评析
张发林
2019, 27(2): 50-6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055 KB)  ( 629 )
摘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国家和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就宏观审慎性监管理念和实践达成了基本共识。 理念共识表现在对宏观审慎性概念的起源、政策目标和内在逻辑的认知方面,实践共识则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的国际制度建设方面,具体涉及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以及应对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工具。 虽然达成基本的观念和实践共识,但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依然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包括政策工具分类多样化、机构设置差异化和挑战、政策执行的差异性、有效性整体评估的不足和困难、政策边界模糊及外溢性、大国政策波动及共识弱化。 维系共识和解决分歧是保持制度变迁动力和趋势,进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关键。

陆海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 Hot!
张远鹏、张莉
2019, 27(2): 63-7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393 KB)  ( 1617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地提出了陆海统筹的理念,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和生命。世界范围内,陆域经济发展早于海洋经济,因此现阶段陆海统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点就是如何提升海洋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在探索新时代陆海统筹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应围绕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与沿线国家(地区)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海洋产业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实现生产要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自由、便捷地流动,打造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全球海洋治理视野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
贺 鉴、王 雪
2019, 27(2): 71-8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999 KB)  ( 1126 )
摘要
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是中国持续开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的结果,也是其更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倡议。 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拥有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将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彰显南南合作的强大力量,对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政治关系,发展全球可持续性蓝色经济,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发展,应从加快中国自身的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入手,合理规划中非海洋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国家;在涉非三方合作问题上积极作为,减轻域外大国势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特别重视与联合国和非洲发展计划相关议程相对接,为化解全球海洋治理难题和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做出贡献。
综述与评述
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美军无人潜航器的正义性分析
张 煌
2019, 27(2): 83-9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975 KB)  ( 1030 )
摘要
探讨、论证中国海军捍卫水下安全的正义性,不仅可以修正、完善经典正义战争论的理论体系,而且可在国际舆论上为中国军事行动的正当性提供依据。 通过对 2016 年末发生的“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美军无人潜航器”事件进行案例研究,本文分析美军利用军用潜航器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抵近侦查的军事行动对经典正义战争论之中“侵略” “自卫” “预先防卫”的理论解释构成的冲击。 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行动的目的是防止水下不明装置对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产生危害,不意味着领海范围的扩大,不影响南海相关海域的航行自由,满足行使预先防卫权的正当理由,整个识别过程遵循区分原则和适度原则,符合经典正义战争理论对于军事行动正义性的规约。
:
版权所有 © 2015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电话/传真:010-68575728   京ICP备17004193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官营家园3号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