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DOI
高级检索 
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  
   当期目录
太平洋学报  2019年 2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5-30
 
政治与法律
论BBNJ协定中公海保护区宜采取全球管理模式
王勇、孟令浩
2019, 27(5): 1-1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187 KB)  ( 880 )
摘要
当前,联合国大会正式启动了就国家管辖海域外生物多样性(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拟订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进程。该文书被视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将处理包括公海保护区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在谈判过程中,各方对于公海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到底应当采用全球模式还是区域模式一直未达成共识。通过对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可得,区域模式在公海保护区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谈判时,中国应当在继续主张采取全球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切实推动公海保护区议题的谈判。
“印太战略”背景下美越关系的现状及趋势 Hot!
苏晓晖
2019, 27(5): 16-2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996 KB)  ( 2031 )
摘要
美国提出并启动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将对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问题产生深远影响。观察美国战略动向尤其是美越关系走向,对中国保障周边安全、发展与东盟关系以及维护中国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越均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美国拓展对越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合作,战略意味浓厚,有意将越南打造成抗衡中国的重要依托。两国更意图在南海问题上联手制华。美方政策动向包括提升美越双边关系,邀请越南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军事互动以阻止中国对南海问题影响力增强等。然而,越南仍需顾及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质疑,在南海问题上低调借重美国,避免充当反华先锋。越南不会为美国战略而牺牲本国利益。
日本的南太平洋外交战略演变与太平洋岛国峰会——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 Hot!
陈祥
2019, 27(5): 26-3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384 KB)  ( 1215 )
摘要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 世纪80 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海洋强国建设
2012年来三次南海维权斗争研究 Hot!
曾勇
2019, 27(5): 40-5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145 KB)  ( 913 )
摘要
2012年以来中国主要进行了三次南海维权斗争。这些斗争本质上都是新时期中国政府强调南海诸岛“主权属我”政策的体现。不同局势下发生的三次南海维权斗争各有具体目标和作用,而历次维权斗争则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斗争目标的有限性、维权斗争手段的多样性与互补性和维权意志的坚定性,由此导致维权斗争过程非常复杂。从更全面以及连贯性角度看,三次南海维权斗争都是对南海特定局势的反应,其目的是要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由此而来的对我政策启示为:南海维权必须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必须立足于维护中国参与主导的南海局势、既要注意硬实力建设也要注意软实力建设。
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
李途
2019, 27(5): 58-7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097 KB)  ( 987 )
摘要
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三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三方的领土主权争端。同盟介入争端的程度和意愿取决于三大因素:同盟条约的规定、介入争端的收益以及同盟牵连的风险。这也是美国在多次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拒绝将菲律宾主张的南沙岛礁和黄岩岛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应过分夸大同盟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威慑作用,但是从其客观影响来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介入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只会激化问题,加剧争端解决的复杂性。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路径、极限与对策思考
葛汉文
2019, 27(5): 73-8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002 KB)  ( 1040 )
摘要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 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规则”、“维持地区军事平衡”乃至“巩固地区主导权” 等多重考虑。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以“遏制”与“抵消”的混合战略为指导,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并渐次升级,政策实施愈发激进、顽固,成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两国关系与地区安全影响急剧突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塑造应注重形势变化,多种手段并重,有效化解该方向日渐突出的战略挑战。
经济与社会
多边贸易体制的嬗变与亚太经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Hot!
黄河 赵丽娟
2019, 27(5): 82-9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998 KB)  ( 695 )
摘要
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曾经作为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最初倡导者的美国开始走向了自由贸易的对立面,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从根本上制约着自由贸易宗旨的落实。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必然对亚太经贸一体化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缘于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当存在经济动因和商业利益时,合作提供区域性经济类公共产品的动力就会更大。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与域内外经济体不断增长的经济联系决定了在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领域,中国将提供力所能及的区域性公共产品。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博弈分析——基于主观博弈的视角
刘广东 于涛
2019, 27(5): 92-10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149 KB)  ( 876 )
摘要
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中俄双方存在利益博弈。基于主观博弈理论,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短期视角来看,合作共建对中俄双方都是占优策略,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必然是双方短期博弈的均衡。从长期视角来看,博弈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内生性积累将对俄罗斯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俄罗斯有可能偏离短期博弈均衡,从而为中方参与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投资带来利益损失。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中方应通过与俄方政策协调,锁定俄方与中方合作的利益,并实施分阶段投资和加强人文交流等策略以促使俄方在长期博弈过程中不偏离短期博弈均衡,以保障中方在共建“ 冰上丝绸之路” 过程中的长期利益。
:
版权所有 © 2015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电话/传真:010-68575728   京ICP备17004193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官营家园3号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后台管理